有途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

丛才茹2016-11-30 15:56:59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同时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此,有途高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

黄土高原虽属季风气候区,但距海洋较远,大陆性气候又有一定的表现。由东南向西北大陆性程度逐渐增强,东南属半湿润气候,中部为半干旱气候类型,西北部属干旱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特点主要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地面低压系统活动频繁,从而造成多暴雨天气。夏秋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及降雨强度均大。暴雨多、强度大的这种气候特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土壤因素

黄土是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尤其是粗粉砂,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极细砂及粘粒,使黄土的抗冲性很差。。黄土的空隙度虽较大,但空隙很小,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都属于毛管空隙,雨滴击溅后极易堵塞,很不利于黄土的透水入渗,易产生超渗产流,导致水土流失。

3.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黄土高原大体上可分为陇西高原、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三个部分。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人为因素

1.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2. 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3. 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点击查看: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学习方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

治理水土流失,关键是要树立全民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2.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双管齐下,加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持水土、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防护林,在土地贫瘠的地区采用灌木相结合,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应禁止放牧,实行乔灌木结合营造坡地水土保持林等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科学植树种草,提高林分质量,变单一林种树种为多林树种,发展混交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消灭裸地和荒芜,发展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效益。在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能保持水土的整地方式。此外,大力开展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3.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的群众及社会各界,始终把工作的落脚点、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水土保持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只有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意义,从而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5.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实施科教兴水保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

以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是由有途高考网小编收集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要从你我做起。

推荐阅读: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高考地理区域定位的几种方法
如何提高高考地理复习综合题答题效率
高考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