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途网

2019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薛诗瑜2020-11-03 15:23:41

2019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IMG_256 

IMG_257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概括什么是经线。

【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学生活动】

(1)分别请学生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

(2)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2~3条经线。

【教师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同时提问: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从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总结)

【学生回答】

(1)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活动】请学生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2、经度

(1)经度及其规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的位置,追问学生: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①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

【教师总结】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②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课后按照课堂所学方法,自主预习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IMG_258

一、考题回顾

IMG_259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课件播放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和CCTV-1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道。教师引导提问:录像所报道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地区?二战后,除了“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问题”以外,中东地区还有哪些备受世界关注的事件?中东为什么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石油之“产”

【教师活动】展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图》《全球石油储量比例图》。

提问:

(1)找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有哪些?

(2)找出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学生回答】

(1)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八个国家。

(2)沙特阿拉伯、伊克、伊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首长国石油比较丰富。

【教师活动】展示《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及出口量比例图》,并出示材料:波斯湾地区现已探明的油田有150个,85%的油井为自喷井,世界20个特大油井这里就占了14个。这里的石油不仅有储量大,油质好的特点,而且还有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有利于开发的优条件。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波斯湾地区为什么是“世界石油的宝库”?

(2)概括中东石油的特点。

【师生总结】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中东石油的特点:储量大,产量高,出口量大,优质好,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

【过渡】波斯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不都是当地8个国家自己用,而是向外输出。

2、石油之“销”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向外大量输出?

【学生回答】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本地区工业还不发达,人口少,各国的石油消耗不大,石油有大量剩余。便利的交通为石油输出提供了保障。

【教师活动】如果你是日本、中国、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决策者,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有哪些?

【学生活动】根据地图,归纳完成下表:

IMG_260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向西的需要两条路线?为什么这些国家石油需求量那么大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

【教师总结】石油在能源供应领域占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石油消费约占世界总消费的80%。而且石油不仅是燃料,还是工业产品的原料,是“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

3、石油之“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书本,说一说:依靠石油出口的巨额收入,波斯湾沿岸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生活?

【学生活动】石油的生产和销售,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他们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建设学校,完善医疗设施和住宅,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思考:石油带给波斯湾地区的国家除了滚滚而来的财富外,又给他们带来哪些困扰和忧患呢?

材料一:争夺石油资源的图片。

材料二:沙特的一位国王曾说:“石油使我们一夜之间从骆驼变为开凯迪拉克。难道石油枯竭之后,我们还能退回到骑骆驼的时代吗?”

【学生回答】各国因争夺石油而中突不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石油之“忧”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时间讨论:石油资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将来的出路在哪?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发新能源。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后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东地区的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

【板书设计】

IMG_261

一、考题回顾

IMG_262

IMG_263
IMG_264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林海雪原、雾凇、东北三宝等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东北的自然环境

【教师活动】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主要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所含省份。

(2)找出东北的主要地形区及位置,并指出山脉走向。

(3)思考该地区东北部平原为何被称为三江平原?流经东三省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东北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有山地、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嫩江、辽河等流经其中。

2、东北气候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干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主要自然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并总结为:冷湿。

【教师活动】展示“吉林雾凇”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冷湿的原因。

【学生回答】东北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最北部,冬季寒冷。

【教师提问】结合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分布示意图,思考为什么两地降水量差不多,但东北比较湿润?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故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3、冷湿地理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师活动】播放《东北风情》纪录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冷湿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东北人怎样的生活方式?

(2)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影响?

【学生活动】按照地理小组,分组讨论5分钟。

【师生总结】

生活方式: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在墙外边。四块瓦片头上戴,反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十七八岁的姑娘叼烟袋。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有利影响: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白昼长,日照时间充足,作物一年一熟;冬季低温寒冷,病虫害少。

不利影响:热量不足,沼泽、冻土、盐碱地不利于作物生长与农业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课下搜索东北的其他民俗风情并为东北设计适宜的旅游项目,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IMG_265

2019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二批

一、考题回顾

《四大洋》

IMG_256

IMG_257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向学生讲授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提出的问题:“地球的名字叫错了,地球不应该叫地球,应该叫水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球

【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请学生思考在图片中我们主要看到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最多的颜色是蓝色和黄色。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问学生蓝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蓝色是水,黄色是土地。

【教师讲解】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因此地球也被称为“水球”。

2、大洋分布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看图并找出地图中有几个大洋。

【学生活动】学生将找出的结果展示交流。

【教师讲解】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教材中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这两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图片和教材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他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教师活动】继续展示教材中印度洋和北冰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这两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图片和教材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型。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让同学们结合教材课后“各大洲几何轮廓图”,在图中填写各大洲的名称并填写四大洋的名称。

【学生活动】学生在图中找出大洲和大洋位置,并在图中进行填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后探究,如果要从我国坐船出发到达英国,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航线?这些航线分别经过哪些大洋?下节课展示探究结果。

【答辩题目】

1、简述地球上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2、本课的教学中,你认为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识记四大洋的位置?

………………………………………………………………

一、考题回顾

题目:《四大地理区域》

IMG_258

IMG_259

IMG_260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我国四个不同地方的景观图,学生观看图片,说一说这分别是哪里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回答】分别是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有新疆沙漠地区、东北平原、江南水乡和青藏高原。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不同导致的。

1、四大地理区域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及《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学生回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追问】描述出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新疆;北方地区主要包括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包括横断山脉以东和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青藏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

2、划分依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A组:根据气候的不同划分的。

B组:根据地形特点和气候划分的。

C组: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划分的。

D组:根据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

【教师总结】我国地域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知,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例如,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气候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教师活动】展示干湿地区、温度带的划分图。

【教师讲解】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课前的四幅图片,学生看图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学生回答】新疆沙漠地区属于西北地区,东北平原属于北方地区,江南水乡属于南方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土人情。

【答辩题目】

1、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2、说一说本节课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

一、考题回顾

题目:《西欧大国》

IMG_261

活动:

IMG_262

IMG_263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法国风光视频,最后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法国),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法国—西欧大国》。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况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图8-30《法国地形分布》,学生结合图8-30,完成活动一的任务。

(1)找出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上邻国,说一说其陆地轮廓的大致形状。

(2)找出巴黎盆地、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3)找出罗纳河、塞纳河,说出它们大致的流向以及注入的水域。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读图,获取信息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法国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因此罗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塞纳河向西流入英吉利海峡。

2、气候与农业

【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世界的气候类型图》,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并观察它们的特点,总结出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教师活动】提问: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下,农作物生长是不一样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是什么?

【学生回答】小麦和葡萄。

【教师活动】提问:小麦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有什么要求,葡萄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的要求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5分钟时间的讨论,得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教师总结】法国是一个工农业都非常发达的国家,法国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葡萄酒畅销世界。

3、法国的工业

【教师活动】展示法国汽车、服装、化妆品的图片。

【学生活动】感受法国在汽车、飞机制造、医药、服装、化妆品等方面的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播放法国葡萄种植园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法国葡萄酒的深入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结合法国地形和气候条件说明法国葡萄酒畅销世界的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收集法国的有关资料,比如酒文化组、建筑艺术组、时装与香水组、历史任务组,举办展览或墙报。

【答辩题目】

1、简述法国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2、地理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有哪些呢,举例说明。

初中地理《比例尺》

一、考题回顾

IMG_256

IMG_257

IMG_258

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特点》

一、考题回顾

IMG_259

IMG_260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谈谈对于澳大利亚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看地形

【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可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南北纵贯;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最大的河流墨累河流经平原,但水量不足,旱季断流。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

2、找气候

【教师活动】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2)大分水岭东西两侧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1)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呈半环状分布。

(2)大分水岭两侧气候受到地形影响,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

【教师总结】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受地形和风向的影响。

3、地下水资源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图10、33《自流盆地和自流井示意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虽然干旱,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在盆地中一些地方有大量自流井。这些井水含盐分较高,不宜灌溉,但却适合牲畜的饮用。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就位于平原中部地区。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展示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视频。

【学生活动】理解澳大利亚对水资源的处理措施。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独特,风景奇特多样,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别称?请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初中地理《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一、考题回顾

IMG_261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讲清楚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展示贵州多彩梯田、黄果树瀑布、喀斯特地貌的图片,并提出疑问这些美丽的景色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贵州的地理位置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图9-18《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活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2、贵州的地形和地势

(1)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图9-19《贵州省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贵州的主要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主要有云贵高原、武陵山、大娄山和乌蒙山,海拔高。

【教师讲解】贵州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

(2)地势

【教师活动】提问:观察图中的河流流向是怎样的?地势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由此可判断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

3、贵州的气候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贵州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说出贵州省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贵州全年温暖湿润,最低气温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部分城市7—8月平均气温统计表》,提出疑问为什么贵阳低,但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上海、武汉等纬度高的城市?

【学生活动】贵阳地势比较高。

【教师总结】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而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因而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城市。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贵州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所以冬天温和;从地形方面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高,所以夏天不热。因此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资料,用地理知识解释“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句俗语。

【板书设计】略

2019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第四批

一、考题回顾

题目:《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内容: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IMG_256

IMG_257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展示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并提出疑问“同学们,大家对长江了解多少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长江概况

给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长江纪录片。

学生搜集有效信息进行描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让学生对长江形成直观的感知,同时也简单了解河流水文的描述方法,为探究开发及治理奠定基础。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水能宝库”

【教师活动】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简图上,标记出长江流域上中游分界线及主要水电站位置,并思考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将画出的示意图和结果展示交流。

【教师总结】长江水资源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化,且长江上游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例如二滩电站(雅砻江)、龚嘴电站(大渡河)、乌江渡电站(乌江)等。

2、“黄金水道”

【教师活动】展示长江航运示意图及沿线主要城市分布图。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思考问题: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及对我国交通运输的意义?

【教师提示】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了由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管道运输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长江航运在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地位不可取代。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交流。

【教师总结】由于长江航运运输成本低、运输能力大;长江航运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长江航运综合开发优势明显等优势加上其水量大,中下游地势平坦,无结冰期。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3、综合治理

【教师活动】展示建国前荆江段河道示意图。

【学生活动】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如何对“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综合治理?

【师生总结】荆江河道蜿蜒蛇行,有“九曲回肠”之称,治理荆江的措施是加固堤坝,裁弯取直,新中国成立后,荆江防洪和航运效益显著。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自我手绘出长江流域示意图,并标记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线和主要的支流及水电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长江生态治理的相关资料。

………………………………………………………………

一、考题回顾

题目:《新兴的能源基地》

内容: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

IMG_258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导入法,展示新疆独具特色的物产,如:哈密瓜、细毛羊及葡萄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新疆是干旱的宝地,并提出疑问新疆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新闻感知

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疆发展的规划蓝图,提问学生新疆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学生观看得知是:新疆要建设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让学生对新疆的能源基地建设形成直观的感知,为讲解其建设条件奠定基础。

(二)探究条件

1、能源资源条件

【教师活动】给学生展示新疆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新疆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地区。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自我总结并交流展示结果。

【师生总结】新疆煤炭资源分布于北疆如乌鲁木齐和哈密;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代表城市为克拉玛依;天然气资源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如:轮台。

【教师活动】继续展示新疆煤炭、石油及天然气预测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图,提问学生新疆能源资源预测储量在全国的地位。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总结。

【师生总结】新疆三种能源资源在全国占比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储量非常大,为建设能源基地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2、西气东输

【教师讲解】为了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我国实行了西气东输战略。顺势展示西气东输路线图,提问学生西气东输起止点及经过地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及课文进行总结。

【师生活动】教师创设情境,找一位同学作为西气东输战略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西气东输的概况。可以得出,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以轮南镇为起点,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向东,途径十个省级行政区送到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同时也为沿途各城市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该工程全长4200千米。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讨论:西气东输工程有怎样的意义?并提示学生可以从对新疆及对沿线城市的意义两个角度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西气东输工程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不断地输送到急需清洁能源的东部沿海地区,有利于促进西、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西气东输工程轮南基地建设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及建设工人为建设新疆付出的辛勤汗水及为新疆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关于我国资源调配的其他工程,并且想想这些工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一、考题回顾

内容

IMG_259

IMG_260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展示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并提出疑问东北地区到底有哪些资源?它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与农业

给学生展示图6、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

IMG_261

 

【学生活动】学生观图片并思考问题: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活动】待学生观察活动完毕,提问学生并总结归纳:

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林和长白山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部和辽河平原

耕地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东北农业类型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土地类型分布状况下东北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类型?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并归纳总结:在山区林地面积广大,适合发展林业,主要的林产品有:人参、鹿茸等;在耕地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例如:水稻种植业和春小麦和玉米;而草地则适合畜牧业,例如:舍饲养殖业和乳畜业。所以农业生产类型应该因地制宜。

(二)林地和耕地的变化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图6、6和6、7,请学生观察并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活动问题:

IMG_262

 

1、从图中的数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样的变化导致了哪些不良的结果?

【教师活动】待学生讨论完毕,请部分小组回答,由师生共同总结:

黑龙江的森林面积和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6%和35、6%,但是在森林覆盖率从19世纪末70%下降到35、55%,说明随着人口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毁林开荒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

这样的变化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材料“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以及东北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再次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印象。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三江平原的变迁”案列,请同学阅读并再次理解和归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对农业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相关资料: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和新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二)地理

1、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内容:①有概念;②三三大基本内涵:经济、社会、生态

2、题目:《中国的气候》

(1)题目:《中国的气候》

(2)内容:季风与非季风

3、题目:《三大自然区》

(1)题目:《三大自然区》

(2)内容:

(3)要求:看图

4、题目:《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5、题目:《西欧大国》

6、题目:《聚落与环境》

7、题目:《严重的水土流失》

8、题目:《美国一高度发达的经济》

9、题目:《黑土地与黄土地》

11、题目:《自然地理概况一黄土高原》

12、题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3、题目:《等高线地形图》

14、题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5、题目:《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16、题目:《时空分布不均》一水资源

17、题目:《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一俄罗斯

18、题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9、题目:《板块的运动》

20、题目:《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

21题目:《世界石油宝库》

22、题目:《油气资源的开发》

23、题目:《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4、题目:《“白山黑水”一东北三省》

25、题目:《澳大利亚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6、题目:《地球的自转》

(1)题目:《地球的自转》

(2)内容:(两段文字,两个图),还有两个小思考。

(3)要求:①教案大纲撰写;②提问;③结合图标信息;④试讲时间10分钟。

27、题目:《世界人口的分布》

28、题目:《人类活动与气候》

29、题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30、题目:《亚细亚和欧罗巴》

31题目:《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32、题目:《气温的变化》

33、题目:《东南亚》

34题目:《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35、题目:《众多的人口一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36、题目:《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37、题目:《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38、题目:《世界人口问题》

39题目:《气候基本特征一季风气候显著》

40、题目:《多变的天气一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41、题目:《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2、题目:《地图的阅读­—学会阅读地图》

43、题目:《气候基本特征一气候复杂多样》

44、题目:《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45、题目:《人口与人种一不同的人种》

46、题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分布》

47、题目:《我国的季风气候》

48、题目:《中国的气候一特殊的天气》

49、题目:《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50、题目:《水土流失的成因》

51题目:《洋流分布规律》

52、题目:《转型阶段》

53、题目:《改革开放的前沿》

54、题目:《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55、题目:《大气的水平运动》

56、题目:《季风水田农业》

57、题目:《山的形成一褶皱山》

58、题目:《三大自然区》

59、题目:《对新疆能源开发的工程》

60、题目:《贵州资源控制与管理》

61、题目:《我国经济作物》

62、题目:《华人华侨的作用》

63、题目:《东北地区I业分布》

64,题目:《冷湿的自然环境》

65、题目:《三大阶梯》

66、题目:《亚热带气候》

67、题目:《东南亚人口分布》

68、题目:《澳大利亚的地形》

69、题目:《冰川和海浪的侵蚀作用》

71、题目:《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题目:《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2)内容:

(3)要求:①结合图表;②有板书;③有互动;

72、题目:《我国区域差异下面的三大自然分区》

73、题目:《外力作用》

74、题目:《中心地理论》

 75、题目:《我国的区域差异》 

(1)题目:《我国的区域差异》

(2)内容:

(3)要求:①教案要完整,有题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②有提问环节;③利用好课本上的图;④结合讲课要有板书;⑤不超过10分钟;

76、题目:《自然资源》

77、题目:《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

(1)题目:《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

(2)内容:给了一段话,还有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图,人口迁移特点和人口外迁的原因;

78、题目:《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79题目:《水循环》

80、题目:《经线和纬线》

(1)题目:《经线和纬线》

(2)内容

IMG_256

(3)要求:①结合地图进行讲解;②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③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④讲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判读方法;

81、题目:《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1)题目:《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内容: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各地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该区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可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IMG_257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秦淮一淮河一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河湖结冰,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此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地形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

IMG_258

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生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地和热带水果。

(二)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在外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北方地区民居,平顶屋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南方地区江南水乡民居,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三)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影响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指交通运输)的影响十分明显。自然区域差异的影响既有地形因素,也有气候因素。总体来说,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四)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人们,受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而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方式就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经过长期积淀,便形成了-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

的特点,也就是该地的风土人情。如在中国,人们的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传统上,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食为主;北方人说话直率,南方人说话婉转;北方方言较少,南方方言繁杂。南方方言的繁杂是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历史上南方的区域环境特点: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除了地形、气候等因素外,中国东部季风区矿产资源也存在南北地城差异,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资源和区位的双重影响下,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82、题目:《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

83、题目:《中国地理的差异》 

(1)题目:《中国地理的差异》

(2)内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3)要求:①与学生之间有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②有提问环节并进行评价;③有适当的板书内容;④试讲时间10分钟;

83、题目:《河流冲蚀地貌》

84、题目:《四大洋》

85、题目:《中国的土地资源》

(1)题目:《中国的土地资源》

(2)内容:

(3)要求:①过程性评价;②利用图表;

86、题目:《气压低风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