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途网

2019黑龙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徐克达2019-03-14 16:05:12

 

2019黑龙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以“双11”为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就能激发更多增长活力,凝聚更多发展动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准备,“购物狂欢”有条不紊、社会从容自信的局面已经形成。

B.“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反映了社会心态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

C.“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对经营水平、承载能力、管理绩效、社会诚信的综合大考。

D.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了“双11”的发展潜能,使其度过了廉价促销的发展阶段,进入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阶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双11”的发展演变,点明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意义。

B.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对“双11"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第④段强调新时代要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主动谋划,携手加强社会治理,把论述引向深入。

D.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目的是沟通生产与消费,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心态转为挑剔和平静,造成了“双11”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的滚雪球效应产生。

B.虽然快递瘫痪等情形在现在的“双11”期间也会发生,但社会各方面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C.提高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能够使“双11"更加有条不紊。

D.“双11”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激发更多增长活力,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五尺道的回声

尹汉胤

走进盐津豆沙关,两山陡然收紧,深谷一线,壁立森严,好个一夫御万敌的关隘。沿秦汉五尺道攀登,落满沧桑的石阶,崎岖而破碎。然而被踩踏得光可鉴人的岩石,却一律高傲地昂起头,斜睨着喘息不已的人们。它们有理由睥睨一切,因为在它们伤痕累累的肌体中,蕴藉着两千多年绵延不息的厚重足音。

  在这南方丝绸古道上行进,你会发现较为完整的石阶上,深嵌着一个个马蹄踏出的蹄窝,像是钤印在五尺道上的省略号引人遐思,又像是凝重的眼睛,虽已老迈昏花,却潜藏着无尽故事。踏上它时,感觉有幽远的回声透出;登上高处,那声音渐渐雄浑起来,飒然撞击着岩壁,动人心魄。

  此刻,你一定对脚下的每块石头充满敬意。它们恪尽职守,雄踞于此千年,坚实的肌体不知承载了多少行旅脚步,目睹了多少世纪风雨。在它们的记忆中,一定有当年大唐命官袁滋一行,不畏艰险,肩负使命从戎州行至此地,踯躅于古道的情形。

  站在五尺道上,仰望袁滋当年的摩崖题记。其笔画线条有如血脉般充满张力,依然可以感觉到袁滋当年持笔时涌动于心的情感。少年便才华出众的工部员外郎袁滋,被朝廷委以持书修好与大唐隔绝已久的南诏的关系的重任。这无疑是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使命。然而在朝廷派遣往谕官吏时,竟有多位官员以西南遐远而拒绝前往,唯有袁滋欣然赴命。烟瘴蛮荒的云南边地,路途遥远,险阻万端。袁滋一行历经数月艰难跋渉,终结了南诏与唐朝对抗40多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西南的重大使命。这块历经磨难的摩崖石刻,穿越时空,与空谷的风声、水声、足音一起,述说着民族融合的历史。

  举头眺望对面如削的崖壁,只见其凹陷处,摆放着几具一睡至今的神秘僰人的悬棺。相传2500年前,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大战的僰人便在这片高山峡谷中繁衍生息。勇武善战的僰人去世后的丧葬方式,充满着独特无畏的惊险。他们让逝者聆听着奔流不息的涛声安眠,希望其灵魂如同岩石般永远凝固在那里,与日月一同守望着故乡,倏忽间便千年已逝。当岁月演进到了又一个新世纪,沉睡瞩望在高山岩壁之上的僰人,突然被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惊醒了。古老的豆沙关,在短短30多年间被彻底改写了面貌。在这古老关隘的天堑峡谷中,呈阶梯状层次分明地分布着河道、五尺道、铁路、325省道、渝昆高速公路。凌空飞架的大跨度高速公路大桥,彩虹般将两山衔接起来。站在袁滋摩崖题记处望去,那图景就像是天地间的一部壮阔五线谱,汽车、火车、船只、人影如同音符般游动于其间,在古老的峡谷中鸣响着一曲交响乐。扼守着历史咽喉的古老豆沙关,而今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

    登上豆沙关,走过一道“僰道春深”牌坊,一座古朴繁华的古镇出现在眼前。谁能想到,眼前这座古镇,十年前因一场强烈地震毁于一旦。十年春秋,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僰人后裔,以先人血液中的豪迈气魄,不弃故土,在这里重建起了新的家园,古老血脉再次焕发出不朽辉煌。

  在盐津牛寨乡桢楠保护区,挺拔着一片郁郁苍苍的古桢楠林。桢楠是不可多得的名贵树种,自古就被誉为高雅君子。在一处村落旁,几株笔直高大的桢楠树冠如云,自成一片天地。穿行其间,忽见一株不知何时被砍伐的桢楠,以其不离故土的巨大树根托起两间屋宇。有朗朗书声盈耳,走近一看,竟然是由两间陋室组成的一所小学。十几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望着眼前的景象,我顿时觉得一股力量从地下升腾而起。那株被砍伐的桢楠残木虽已没有了躯干,却仍以深扎于大地的根系,托举着我们民族的未来。

    思绪间,五尺道上的猎猎长风掠过耳边,石阶蹄窝中回响着马的嘶鸣声……“轰”的一声,天真活泼的少年们从教室冲出,欢声笑语地跑过那株枯守在侧,坚如磐石的桢楠树墩,消失在那片风姿千古的桢楠树林中。

    栉风沐雨的千年豆沙关,后人又将在这里听到什么样的回声呢?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尺道又称“僰道”,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40年来,古道已退出了沟通蜀、滇交通的历史舞台。

B.古道天堑峡谷中的壮阔五线谱,是“僰人”后裔继承先人血液中的豪迈气魄在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明证。

C.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层次分明地将古老豆沙关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D.作者行进在五尺道上,思古览今,虚实交织,使文章既具有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又不乏现代气息,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5.文章以“五尺道的回声”为题,作者在古道上听到了哪些“回声”?(5分)

6.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蹄窝,像是钤印在五尺道上的省略号引人遐思,又像是凝重的眼睛,虽已老迈昏花,却潜藏着无尽故事。(4分)

(2)扼守着历史咽喉的古老豆沙关,而今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乌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图片1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一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问责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方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C.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D.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E.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本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至祭酒。

万历五年,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要同馆十余人诣居正求解,居正不纳。锡爵独造丧次,切言之,居正径入不顾。中行等既受杖,锡爵持之大恸。明年,进礼部右侍郎。居正甫归治丧,九卿急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旋乞省亲去。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 

十二年冬,即家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机务。还朝,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帝咸褒纳。

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相构,以锡爵负时望,且与居正贰,力推之。比锡爵至,与时行合,反出疏力排植等,植等遂去。时时行为首辅,许国次之,三人皆南畿人,而锡爵与时行同举会试,且同郡,政丵府相得甚。然时行柔和,而锡爵性刚负气。十六年,子衡举顺天试第一,郎官高桂、饶伸论之。锡爵连章辨讦,语过忿,伸坐下诏狱除名,桂谪边方。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有容之臣,锡爵疏辨。以是积与廷论忤。

时群臣请建储者众,帝皆不听。十八年,锡爵疏请豫教元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且求宥故巡抚李材,不报。尝因旱灾,自陈乞罢。帝优诏留之。火落赤、真相犯西陲,议者争请用兵,锡爵主款,与时行合。未几,偕同列争册立不得,杜门乞归。寻以母老,连乞归省。乃赐道里费,遣官护行。归二年,时行、国及王家屏相继去位,有诏趣召锡爵。二十一年正月,还朝,遂为首辅。

锡爵在阁时,尝请罢江南织造,停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帑振河南饥,帝皆无忤,眷礼逾前后诸辅臣。其救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尤为世所称。特以阿并封指被物议。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锡爵遂屡疏引疾乞休。帝不欲其去,为出内帑钱建醮祈愈。锡爵力辞,疏八上乃允。先累加太子太保,至是命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赐道里费,乘传,行人护归。归七年,东宫建,遣官赐敕存问,赉银币羊酒。

三十五年,廷推阁臣。帝既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还念锡爵,特加少保,遗官召之。三辞,锡爵亦自阖门养重,竟辞不赴。又三年,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文肃。

(选自《明史列传二十四·王锡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B.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C.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D.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称为“状元”。

B.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以素服办公。

C.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或称“元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最重。

D.元子,指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锡爵不仅科考成绩优秀,而且仗义执言。由于所作所为得罪了违背丧制的首辅张居正而被压制,但是也因与张居正不和,后被人极力推举进入内阁任职。

B.王锡爵爱惜名誉,有时显得心胸不够宽广,被人视为没有涵养,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遭到言官议论,王锡爵上奏辩驳,言辞激愤,议论者受到惩罚。

C.在边疆的问题上,王锡爵有真知灼见。西部边疆遭受到少数民族侵犯,王锡爵力排众议,反对出兵抗击,主张和平解决,建议未被采纳,不久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D.在首辅任上,王锡爵有得有失,世人也有褒有贬。他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受到皇帝的宠爱;但一些行为受到人们非议,于是王锡爵屡次上奏称病请求退休。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5分)

(2)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有容之臣,锡爵疏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15.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演奏后的悲伤之情,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传达爱国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及“错过路口回倒车”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沙老对这位年轻的后生印象颇佳,认为他基础扎实,又肯勤学好问,更有一股子不肯服输的钻劲,规模已经初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③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商场严阵以待,在国庆来临之前就备好货,并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等功能,“喜迎”中国国庆。

④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孙老,孙老说:“写几年文章,可以抖擞精神,保证篇篇都是精品,但写三十年,就难免泥沙俱下,参差不齐了。”

⑤目前,随着我国对聚变科研的不断重视、新老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惯性约束聚变相关领域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引起了世界不少国家的关注。

⑥迪拜人非常善于运用“城市公关”效应,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上打造出各种轰动性的“世界之最”新闻,吸引全球真正能够一饭千金的土豪来此消费投资。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诸如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B.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以及黑色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C.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这次能在国学大赛上获奖,全都仰仗您的教导。

B.罗教授近日将莅临我校就高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①  ,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②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③  。

21.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5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  项

比  例

票  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一条建议。(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这是一位赵姓中学生给上海《青年报》“青苹果热线心理咨询”栏目的信中的有关内容:

“我感到世俗太污浊了,为此,同流合污成了中国文化人最大的耻辱。魏晋名士的高洁,正在于他们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宁肯独自打铁,宁肯单车漫游,宁肯呼啸山林,宁肯放声大哭,却不肯降低自己。贬损自己,耗散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其实我一直在这样做。我不喜欢热闹,历来惯于独行,我静静地想着自己崇拜的那个角落,却不会去争夺。夜晚,我会关掉电灯,点上蜡烛,让月光照着我买来的一小丛文竹,凝视两三个小时。我觉得这种意境真好,由此,更厌烦接街市间的车来人往了。但我周围的人都说我过于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清高就清高吧,拒人就拒人吧,我不在乎,不清高,不拒人,哪还有我。”

对于这位中学生的想法与做法,你怎么看?请作文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黑龙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1.C(A.“已经形成”理解不当。B“反映了……嬗变”理解错误,D强加因果)

    2.D(对引用目的分析错误)

    3.A(条件关系不成立)

4.B.(3分)

5.(5分)

①袁滋一行古道踟蹰与摩崖题记述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回声。(2分)②汽车、火车、船只、人影在古老的峡谷中鸣响的交响乐与豆沙关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的面貌改写之声。(2分)③村落小学教室里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与欢笑声。(1分)

6.(6分)

(1)比喻,(1分)将“蹄窝”比作“省略号”和“眼睛”,(1分)形象地写出了静默的古道历史悠久,见证了千年风雨,引人遐思。(2分)

(2)比拟(拟人),(1分)形象地写出了豆沙关由过去的险阻难行变成现在的通途的情

形。(1分)

7.C[解析]原文为“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3分)

8.AE(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解析B项,“具体问题”不对;C项,“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D项说法绝对。

9.1]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2)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3)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4)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人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D

11.A(状元亦称鼎元、殿元,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殿元”。)

12.C(“建议未被采纳”于文无据。原文是“锡爵主款,与时行合”,并未提及建议是否被采纳。

13.(1)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坏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形”“衔”各1分,句意3分)

(2)御史乔璧星请皇帝告诫王锡爵,要他提升气量,成为宽容而又气量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

(“扩”“休休”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师会试中获第一名,廷试又得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逐渐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负责翰林院。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即出仕为官,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施以廷杖。王锡爵邀集同馆的十多人到张居正处请求宽免,张居正径直入内而不理他。吴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罚,王锡爵扶着他们大哭。第二年他晋升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回乡处理丧葬,九卿急忙请求召他回京,唯独王锡爵不签名。不久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他请求探亲而离职。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怀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万历二十年(1584)冬季,王锡爵在家中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返回朝廷,他奏请禁止谄谀、抑制钻营角逐、戒除虚浮、节制侈靡、鼓励议政风气、精简工作。皇帝都加以褒扬、接纳。

起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产生矛盾,因为王锡爵负有重望,并且与张居正不和,就极力推举他。等到王锡爵入朝,与申时行结合,他们反而上奏极力排斥李植等人,于是李植等人全部离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许国任次辅,三个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锡爵与申时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行同时在会试中举,并且在同一郡,在内阁中相处很好。因为申时行性格柔和,而王锡爵性格刚直气盛。万历十六年(1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588),他的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饶伸议论此事。王锡爵接连上奏辩驳,话语过于愤恨,饶伸被投入诏狱并从官籍除名,高桂被贬责到边疆。御史乔璧星奏请皇帝告诫王锡爵,务必扩展他的气量,成为美善有涵养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因此逐渐与朝廷议论抵触。
    当时群臣奏请建立皇储的人很多,皇帝都不听。万历十八年(1590),王锡爵奏请预先教导太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人,并请求宽恕以前的巡抚李材,没有答复。曾经因为旱灾,自己陈奏请求罢免官职。皇帝下诏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边疆,议论的人争相请求出动军队,王锡爵主张和平解决,与申时行的意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见相合。不久,他与同列争请册立皇储也不成,他关门闭户请求回乡。不久因为母亲年迈,接连奏请回乡探亲。于是皇帝赐给他路费,派遣官员护送。回乡两年,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相继离开职位,有诏书催促、召见王锡爵。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他返回朝廷,于是成为首辅。

王锡爵在内阁的时候,曾经请求罢除江南的织造,停止江西的陶器贡奉,减少云南的贡金,拨出内府的钱财赈济河南的饥荒。皇帝都没有反对,宠爱之情超过前后的诸位辅臣。他营救李沂,极力争辩不应该施行廷杖,尤其受世人称道。只因为阿谀二王并封之旨意被众人议论。不久,郎中赵南星遭贬斥,侍郎赵用贤放逐回乡,上疏救助的人都遭谴责或贬职,众人都认为是王锡爵所为。虽然他接连上奏自我表白并援救众人,人们最终不能谅解他。于是王锡爵屡次上奏称病请求退休。皇帝不想他离去,为他拨出内库的钱修建斋戒之所,祷祈他痊愈。王锡爵极力推辞,八次上奏皇帝才同意。

    万历三十五年(1607),朝廷推举内阁大臣。皇帝还想念王锡爵,特意加封他为少保,派遣官员去召唤他。他多次推辞,皇帝不同意。王锡爵也自己关门自养,最终推辞而不赴京。又过了三年,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赠封为太保,谥号文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DE(D.“所见所闻”赏析有误。本诗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诗人对长安秋夜的感受与联想来抒发的。E.“相互映衬”赏析有误。本诗通过对过去岁月的追忆来映衬眼前悲凉的境况,并没有“相互映衬”。)

15.①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苍黑夜色,寄寓自己年华已老、羁旅思乡和一事无成的凄凉、绝望和愤恨之情;

②照应首联,表现报效朝廷的理想破灭后对黑暗现实的觉悟;

③运用象征,以“双阙夜苍苍”象征朝廷的黑暗。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1)江州司马青衫湿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①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不符合语境。②假以时日:意为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符合语境。③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对象弄错。④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和坏的人或者事物一起出现。符合语境。⑤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符合语境。⑥一饭千金:意思是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不合语境。可改为“一掷千金”。)

    18.C(A项“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并列不当,B项成分残缺,“具有”之后缺宾语,D项句式杂糅,“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有误,应为“本着方便市民的原则”或“以方便市民为原则”)

    19.B(A项“令郎”使用不当,C项“华诞”不当,D项“失陪”不当。)

20.(6分)示例: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一心

21(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关心的是产品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一点一分。)

(2)政府部门应严把产品质量关、控制产品价格、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体现质量、价格和补贴办法三方面,一点一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