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途网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题【含答案】

程爽2018-05-04 14:53:02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题【含答案】

 

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烘焙(bèi)      徇 (xún)私      绮 (qǐ)丽      铩 (shā)羽而归

B.矫(jiáo)情     酩 (míng)酊     通缉 (jī)      屡见不鲜 (xiān)

C.懵(měng)懂     脑髓 (suǐ)      聒 (guō)噪     提纲挈 (qiè)领

D.粗犷 (guǎng)   晕(yūn)眩       折 (zhé)耗     咄咄 (duō)逼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戳穿     毕竟    金刚钻    掎角之势

B.告罄     凋蔽    亲和力    至高无尚

C.瞑目     骠勇    掉书袋    砾石流金

D.殉职     熨贴    暴冷门    溘然长逝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    心智    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    心志    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    心志    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    心智    湮没无闻24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u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n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j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n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I

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d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e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E

D.“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书》《易》《礼》《春秋》s

 

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q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T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c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e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q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T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A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q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X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3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b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w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三、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624282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 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 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 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②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③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四、

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9.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4)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五、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小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是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出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行政上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截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的人间故事吧!

  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作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炼了一块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太早揭开坛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仍然像掌理军机令一样准确的依时开花。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兰心惠质,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持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订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缴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叉路。叉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的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有删节)(1)文章的开头引用郑愁予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作者选择的中国故事中一共写到了几个“错误”?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3)结合文意,鉴赏画线的语句。

(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5)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这一句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画面感。

B.“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说明善意而美丽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普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C.文章说“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方式”指的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的错误。

D.倒数第二段从故事中的错误写到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故事中的精彩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E.这篇文章开头说“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结尾又说“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首尾呼应,旨在告诉人们,不但要有容错的胸怀,还要有犯错的勇气。

 

六、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蛰伏一年后,带着一部《穹顶之下》走进公众视线。这部纪录片,上网一播即大火特火,据报道一天播放量达5000万次,社会效应非常巨大。在网上,关于这部纪录片和其人的争论一时间充斥网络每个角落,各方视角不同,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12.阅读下面两首咏物小诗,任选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要求:句式、逻辑关系基本一致,字数不必与原诗完全相同。

(一)                                           (二)

地图                                              钥匙

对着小的天地                                    打开的不仅是门

寻找大的空间                                    更是门后的世界

仿写:    。

1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字。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补;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  ①;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 ②;盘庚说,我 ③;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 ④;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我刺;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 ⑤;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

①    ②    ③    ④   ⑤  。

 

七、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题【含答案】

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烘焙(bèi)      徇 (xún)私      绮 (qǐ)丽      铩 (shā)羽而归

B.矫(jiáo)情     酩 (míng)酊     通缉 (jī)      屡见不鲜 (xiān)

C.懵(měng)懂     脑髓 (suǐ)      聒 (guō)噪     提纲挈 (qiè)领

D.粗犷 (guǎng)   晕(yūn)眩       折 (zhé)耗     咄咄 (duō)逼人

【考点】字音.

【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解答】A.徇(xùn)私,

B.酩(mǐng)酊,

C.全正确

D.折(shé)耗.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试过程中要正确辨析多音字,口语和书面语的却别和联系,这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认真识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戳穿     毕竟    金刚钻    掎角之势

B.告罄     凋蔽    亲和力    至高无尚

C.瞑目     骠勇    掉书袋    砾石流金

D.殉职     熨贴    暴冷门    溘然长逝

【考点】字形.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解题指导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

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1997年全国高考卷字形题,考查过“贪赃枉法”、“脱颖而出”等成语.在试题上,“赃”和“颖”分别写成了“脏”和“颍”.分析一下他们的结构,就不难看出后者是别字.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应写作“赃”.颍,从“水”,指颍河.颖,从“禾”,指禾穗的芒尖.“脱~”本指禾穗的芒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后比喻人的才华全部得到了显示,所以只能写作“颖”.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2、多用排除法.

3、不能望文生义.

如“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一愁(筹)莫展”、“弱不经(禁)风”.又如“歪风斜(邪)气”、“直接(截)了当”、“英雄倍(辈)出”、“墨守陈(成)规”.一定要掌握词语的本来面貌.

【解答】A.正确;

B.“凋蔽”应为“凋敝”,“至高无尚”应为“至高无上”;

C.“砾石流金”应为“铄石流金”;

D.“暴冷门”应为“爆冷门”;

故选:A.

【点评】考生在考场上对错误字形的识别能力是得分与否的关键.考场上考生能力的发挥除了依赖于其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外,还与考生能否适应环境及心理素质的强弱有关.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可适当做一些考场模拟试题,培养感觉,这样才能将平时积累的做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    心智    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    心志    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    心志    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    心智    湮没无闻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1)“汗牛充栋”和“叠床架屋”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根据语境,应是出版的专著很多,选用“汗牛充栋”,排除B、C;

(2)“心智”和“心志”

心智:心思智慧.心志:志气;心意.根据语境,应是启发人的智慧,选用“心智”;

(3)“默默无闻”和“湮没无闻”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根据语境“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应是被埋没的意思,选用“湮没无闻”,排除A.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语序不当,“京城首家”调整至24小时之前;

B.成分赘余,删去“磋商协调”;

C.表述正确;

D.表意不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歧义,是“这两个地方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歧义现象,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例如“我要热汤”一句中的“热汤”既可理解为一种东西(结构作偏正关系),又可理解为一种行为(结构作动宾关系).

二是指代不明现象.例如“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一句中,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书》《易》《礼》《春秋》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作答文学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答】A.“欧阳修”应为“柳宗元”;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点为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些识记技巧:

1.系统归纳法.文学常识比较零散不便记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系起来.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限定词把它们串起来.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将各个时代的文学知识联系起来: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学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者是相似联想,或是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司马迁:司马迁→《史记》→中国纪传体通史的源头→班固、陈寿.这样举一反三,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3.积累记忆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住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作家作品,要加强梳理记忆.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知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来记忆.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可以先回忆前一天的知识,再记忆新的内容.

 

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解答此考查分析和推断此类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解答】(1)A项,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或然变已然.所以选A.

(2)C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说法也太绝对,应“他就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所以选C.

(3)D项,不一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所以选D.

答案:

(1)A

(2)C

(3)D12624282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三、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 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 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12624282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 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C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②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③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解答】(1)D.字:人的表字;B;善:友善,交好C 徒:同一类的人.

(2)D.都是语气词A.于是,就;竟,却    B.代词,他;动词,到,往    C.于是;趁机.

(3)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4)“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5)①“得罪”,获罪;“省”,探望;“高”,尊重.

     ②“信然”,果真像这样;“不之求”,不求之,不探求这种道术.

     ③“大”,认为重要;“延”,邀请;“以为”,以之为,把他当作.

 

答案:

(1)D

(2)D

(3)C

(4)B

(5)①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②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③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点评】徒:

1、步行:徒步.徒涉.

2、空:徒手.

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4、只;仅仅:家徒四壁.

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文言虚词﹣﹣焉(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译文: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激发才献身在这件事上的. ④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在那里).(《促织》)﹣﹣译文:后面的小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的堆着,在一丛丛荆棘里,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那里.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游黄山记》)﹣﹣译文:(如果)不是第二次来到,从哪里知道它有像这样的奇景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译文:以便等到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看到它.

②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译文:小心地饲养它,一到时候,就把它献上去.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哪里有仁慈的人做国君,可以做出张网陷害百姓的事来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译为“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一根羽毛也不能举起,是因为不用力气啊.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那么牛羊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译文:在乱石从中选择其中一两块石头敲击它,发出硿硿的声音.

 

四、

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

(1)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结合全诗按要点逐条回答.

(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解答】(1)回答此题,抓住“浑是新愁”这直接抒情的一句入手.先分析“旧江山”,江山依旧,“旧愁”未减;然后分析“浑是新愁”,国运更加衰败,“全都是新愁”;最后进行总括,“旧”和“新”对比,心情极为沉痛.

(2)此题明确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回答时只能是一种,并且要结合全诗分析,应该是就是个整体而言的手法.词上篇基本写实,下片写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前实后虚.

答案:(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译文: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虚实、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9.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4)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6)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点字:悌、戴)

(2)悟已往之不谏  (重点字:谏)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重点字:报)

(4)江间波浪兼天涌

(5)青青子衿  (重点字:衿)

(6)剑阁峥嵘而崔嵬  (重点字:崔嵬)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重点字:榭)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小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是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出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行政上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截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的人间故事吧!

  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作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炼了一块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太早揭开坛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仍然像掌理军机令一样准确的依时开花。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兰心惠质,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持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订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缴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叉路。叉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的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有删节)(1)文章的开头引用郑愁予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作者选择的中国故事中一共写到了几个“错误”?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3)结合文意,鉴赏画线的语句。

(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5)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E 

A.“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这一句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画面感。

B.“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说明善意而美丽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普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C.文章说“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方式”指的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的错误。

D.倒数第二段从故事中的错误写到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故事中的精彩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E.这篇文章开头说“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结尾又说“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首尾呼应,旨在告诉人们,不但要有容错的胸怀,还要有犯错的勇气。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解答】(1)本题考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应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联系首段内容,从内容、结构、文体的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首段表明了观点“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引用郑愁予的诗歌,很明显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从下文所论述的内容来看,也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从文体的角度,引用诗句,能给文章增添文化内涵,增添趣味性.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和体会语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梳理文章结构,筛选出中国故事的语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些故事内容分析错误的含义.读后可知,可根据《三国志》《红楼梦》《水浒传》《镜花缘》等故事中抓住关键词句概括.错误在文中的含义,可结合着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性的概括.例如,“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可根据这些语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以“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来形容“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很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联系“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组织答案即可.

(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能力,也就是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的观点,首先使用了….的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么样的分析,接着…最后….关键要说明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或者先表明本段作者的观点,再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果是对比论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答,最后重申论点(原文基本上有).

(5)本题考查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时,可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内容等角度分析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内容,B项,“只有这样”,过于绝对;E项,“还要有犯错的勇气”,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故选BE.

答案:

(1)①证明观点,引起后文. ②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2)①由周瑜善于听出乐工的错误写到弹琴女子故意弹错,只为换的周郎的回顾.②《红楼梦》中女娲故意多炼一块石头,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③《水浒传》中洪太尉禁不住诱惑,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以至后面有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的故事.④《镜花缘》中的女性仙子因为访友下棋未归,导致众花在雪夜提前齐开,最终百花仙子被贬入凡尘.“错误”具体指中国故事开端中,常见的善意而美丽的小小的差误、无心的过失.

(3)比喻的修辞,人生中无心的过失,也可以出现美丽的情节.

(4)①文章认为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是善意而美丽的②为了说明这一点先从诗作《错误》写起,再用中国故事来阐释③然后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④最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

(5)B E

【点评】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1.摘抄法:如果该部分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可采用摘抄的方法.

2.如果该部分没有概括性语句,则采用如下方法:

①重组法:提取该部分能体现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重组语句;

②替换法:用概括词或属性词替换每一层的具体内容.

 

六、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蛰伏一年后,带着一部《穹顶之下》走进公众视线。这部纪录片,上网一播即大火特火,据报道一天播放量达5000万次,社会效应非常巨大。在网上,关于这部纪录片和其人的争论一时间充斥网络每个角落,各方视角不同,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考点】提炼语意.

【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此类题目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解答】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运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可.

参考答案: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播放引争议.

【点评】压缩语段必须把握文本要点.

为了把握文本要点,要注意:A.文本的信息是有级别的.依据解题的要求,可知有的是有效信息,有的是无效信息,有的是上位信息,有的是下位信息.B.遵循整体性原则,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12.阅读下面两首咏物小诗,任选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要求:句式、逻辑关系基本一致,字数不必与原诗完全相同。

(一)                                           (二)

地图                                              钥匙

对着小的天地                                    打开的不仅是门

寻找大的空间                                    更是门后的世界

仿写: 圆规

固守生命的支点  追求圆满的结局 。

【考点】仿写.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类型为开放式: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仿写的三个步骤:

定“心”﹣﹣即根据命题者给定的材料,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定“类”﹣﹣即分析考查要求,试题要求展开想像还是联想,要求展开哪种联想或想像.

定“法”﹣﹣即试题在句子结构、表述形式、修辞手法上有哪些明示的或暗示的要求.

总之,仿写的整体思路应是:先看题干要求,再看语言材料即例句的内容,然后看句式或表现手法,最后下笔.

【解答】此道仿句题要仿的重点是句子间的哲理,对象要和后面两句的名词密切相关,后面两句要有相反或者递进的关系.

答案示例:

圆规

固守生命的支点

追求圆满的结局

 

瀑布

跌落的不止是水流

更是水流后的生命

【点评】句子仿写四大禁忌:

1、忌话题脱离

    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2、忌结构不一

    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3、忌修辞不符

    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4、忌色调不合

    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1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字。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补;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  ①;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 ②;盘庚说,我 ③;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 ④;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我刺;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 ⑤;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

① 钻   ② 疏(导)   ③ 迁   ④ 伐  ⑤ 仁 。

【考点】语段综合考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涉及历史故事,二是故事之间成对应关系,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解答】“文史不分家”,此说有理.《简约主义的先秦史》中所列举的历史人物,高中生在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中都是见过的.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燧人钻木取火、大禹疏河、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荆轲刺秦及孔子仁教,这些人物及其故事可说是耳熟能详,概括性很强的一个关键字不难得出.解此题要多读几遍题,以产生记忆的惯性,并注意人物间的“对举”,以此觅到解题的途径.

答案:

①钻   ②疏(导)  ③迁  ④伐  ⑤仁

【点评】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相关的历史故事,本题涉及的历史故事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燧人钻木取火、大禹疏河、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荆轲刺秦及孔子仁教.

 

七、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稻草定律”可作为构思的关键信息.稻草本来不值钱,但用在白菜身上,价值和白菜一样;用在螃蟹身上,价值和螃蟹一样;这是一层内容材料又通过“也有人觉得”介绍了相对的观点,即稻草自有其独到之处.

从综合的角度思考,(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从“有人”角度思考,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思考,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解答】环境影响事物的特征

      在红得似火的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着白光,在绿得可爱的荷花上,露珠却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样的事或人也会闪烁着大不相同的光茫吧?

      在项羽手中你只是一名小将,毫不起眼,但到刘邦手中你就是一名令人胆怯的将军.

      韩信原本在项羽的旗下担当一名小将,韩信天生有军事才略,每次战事之前他总会向项羽说出对这场战役的看法,即使看法十分有道理,项羽也毫不理会,使韩信难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韩信决定转投刘邦,刘邦并没有立刻重用韩信,直到萧何推荐后才对韩信改观,后来韩信在每次战役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于是刘邦正式重用韩信,韩信亦没有令刘邦失望,每次战役都斩杀敌人最多.后来,亦为刘邦夺天下立得大功.

      本来同将,去到不同君主手里就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刘备眼中你是一个未来的希望,但到刘禅的眼里你却只是个多透烦人的丞相.

      刘备当时得闻诸葛亮才干之时,二话不说,立刻到南阳草庐寻找诸葛亮,因为在刘备的眼里,诸葛亮仿佛就是自己复汉室的希望,他不在乎三顾茅庐他只在乎诸葛亮.当诸葛亮答应时,刘备内心的喜悦又有谁人能理解呢?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尽心尽力铺助刘备,亦为三分天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当刘禅继位之时,诸葛亮就当时形势时行分析然后写出的《出师表》刘禅有去理解它的含义,依照它所提供的建议去做了吗?

      即使是智慧的人,去到同样是汉室之后的两人亦会表达出不同的光彩吧!

      世上本来就不存在垃圾,垃圾只是人们放错位置的资源.那就好比雷锋那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发自内心,在有些人的眼里却只是有图谋.某些基因在某些细胞里并不能表达,那些基因却能在另一此细胞表达出它们的特性,这些大概说明环境景响事物的特性吧?

【点评】学生写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逻辑链不完整导致偏离题意.

这次作文的命题材料意义明朗,观点清晰,核心概念“价值”在材料中出现五次,材料指向非常明晰﹣﹣宜围绕“价值”阐发议论.

有的学生可能由材料中“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一句话得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结论,以此为题作文,立意为“身边的人或事物会影响到你,所以应该接受好的影响,自己也应该给别人以好的影响”,而完全抛弃了核心概念“价值”.其实,上述学生只需再深入一步,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向“价值”靠拢,用“接受好的影响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作为文章立意,这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二:素材陈旧,不善于联系现实生活.

这则极富现实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从生活现象中选择素材,.但很多学生可能习惯于从古人堆里寻找例证.陶渊明、苏轼、司马迁、李白等高考名人会悉数登场,演绎价值的方方面面,如果论述合乎情理合乎逻辑,自然不算什么错误,也并不影响作文得分.但学生对现实生活熟视无睹?还是觉得作文就是作文,与生活毫不相干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应对学生强调不要把目光锁定在故纸堆里,而应放宽眼界,关注生活,尽量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论据证明观点,这还有待于老师们加以引导.

问题三:议论不知扣合主题.

材料核心为“价值”,那么文中议论均应该围绕“价值”进行,而有些学生命题虽突出“价值”,但写作时并未真正体现出这一中心.如议论中可能反复说到“关键在于要抓住自己的优点”,而并没有深入一步说到“以此来彰显自我价值”.

 

 

第1页(共24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