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途网

2018年河南高考历史压轴试题【含答案】

孙梦迪2018-04-10 09:14:07

2018年河南高考历史压轴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反映出当时

    A.建筑理念深受礼制影响    B.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

    C.都城各功能区严格区分    D.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25.《唐六典>载:“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尚书令),白是阙不复置,其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可见,在当时中枢机构的演变中

    A.行政权为皇帝亲掌    B.三省体制逐步完善

    C.中书省的地位提升    D.决策权转归中书省

26.宋代《三朝北盟会编》载,金人对浙绢不感兴趣,仅征发北绢。另宋代《鸡肋编》载:“南人养蚕室中,以炽火逼之,欲其早老而省食。此其丝细弱,不逮于北方也。”据此可知,宋金时期

    A.北方养蚕水平高于南方    B.宋朝主要以丝织品完税

    C.南方养蚕行业有待规范    D.金朝丝织技术超过宋朝

27.明清时期,一些人在批判传统思想“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这一转变有利于

    A.颠覆主流思想    B.推动科技转型

    C.扩大科考范围    D.实学思潮兴起

28. 19世纪末,《天演论》出版之后,不到几年,便风行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许多人还以进化论术语来给白己的小孩取名。这主要是因为它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B.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方向

    C.迎合了保种救亡的时代需要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9.下表反映的是1 910年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形式。该表可以说明当时

A.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足    B.中国金融独立性的丧失

C.自然经济解体过程完成    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

30.1940年3月,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的策略”,还阐述了同顽固派斗争的自卫原则、胜利原则和休战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的策

  略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诸多限制,允许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安排生产;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合理有序地流动就业。这说明政府

  A.认可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力图减轻农民负担

  C.明确了改革开放的目标  D.意在加快土地流转

32. 16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这一行为

    A.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D.导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分裂

33. 18世纪90年代,法国革命愈演愈烈。英国漫画家推出的作品《法

  国人来了》描绘了法国人占领英国国会后,国会议员都会被“钳

  口”,变成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该漫画

  A.抨击了英国的保守主义传统

  B.反映了英法殖民争霸的激烈程度

  C.讽刺了欧洲大陆的专制统治

  D.表达了对政治变革方式的慎重思考

34.1984年,蒙戴尔与里根竞选总统失败后说:“今后谁要想在美国竞选总统,谁就必须注意他自己在电视上的形象,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影视对政治走向起决定性作用    B.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科技发展日益影响了政治生活    D.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35.据记载,1987年,苏联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已由1985年的74. 8%上升到75.1%,甚至超过了战时1945年74. 9%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保持了与美国争霸的均势    B.经济决策忽视了具体国情

    C.新思维的改革偏离了方向    D.所有制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 9世纪中后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31年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负责管理公共卫生、城市供水排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他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据调查,1 927年,上海、武汉、天津、无锡、北京、广州、重庆等几大城市集中了全国近40%的新式工厂。1 933年,上海、天津、武汉、无锡、广州、青岛六城市工业生产值占全国69%。上海早期外商及华商企业大多设在黄浦江、苏州河沿江地区,形成杨树浦、南市、曹家渡、闸北4个工业集中区。上海解放前夕,全市工厂10079家,分布在工业区的2263家,占全市工厂22.5%;分布在非工业区的7816家,占77.5%,大量工厂与居民住宅交错在一起,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对于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昏昏沉沉,麻木无知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了!”一些专门介绍欧美和日本煤烟防治技术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提

出一些有见地的思想。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城市污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英环境治理差异的认识。(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与以苏联为首的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获得苏联的经济援助,使新中国顶住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使中苏关系迅速恶化。1 969年甚至挑起了珍宝岛事件,对中国直接施加军事威胁。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1 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为实现中美建交铺平了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得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的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崭新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初期,冷战格局一夜之间宣告结束。全世界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方向。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并没有认真对待新的世界。而是以胜利者自居,在全世界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简溯》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代以荼易马,已有定制,但长期因循,弊端丛生。诸如私茶盛行,商茶不通,番马不市等。世宗朱厚熄采纳御史建议,加以整饬。嘉靖十五年(1536年)六月,诏令整饬荼马法。规定:“敕洮河等三茶马司,贮茶不得超过两年所需,且限以易马定额。”同时,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严禁在河州、兰州、阶州、岷州等地贩卖,洮州、岷州、河州由边备道督察,临洮、兰州由陇右道分巡,西宁由兵备检核,选官防守,若私茶出境或关隘,失察的以罢黜论,以至处死。于是,少数民族人可按时到指定地点易马,贸易秩序大为改观。

    ——依据《中华历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茶马法的改革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世宗茶马法改革产生的影响。(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5分)

    材料  冷战结束前,北约是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军事集团。其战略目标是“集体防御”,防御范围是在北大西洋盟国领域之内,而且重点是“前沿防御”。1 991年至1 999年,北约出兵海湾,对波黑进行军事干预,发动科索沃战争,将军事行动扩大到防区之外。1 994年,北约在美国的倡议下,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陆续有30余个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包括原华约和原苏联地区所有国家。一个版图更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强的北约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9·11”事件发生后,北约认为,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恐怖主义上升为“国家和国际稳定的致命威胁”,是“新世纪最大的安全挑战”。

                                           ——摘编自《冷战后北约战略大变》

(1)根据材料,概括北约成立以来战略目标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战略目标演变的原因。(9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出任建昌县知县,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有较好的地方管理经验。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庆历五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

    嘉祜七年,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元杂剧《陈州粜米》、小说《三侠五义》等均塑造了其廉洁公正、忠孝节义的形象。

                                                    ——摘编自《肥东县名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在政坛崛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9分

 

 

2018年河南高考历史压轴试题答案

24.A25.C26.C27.D28.C29.A30.B31.A32.B33.D34.C35.B

40.(1)特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立法监管;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呈现体系化、制度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民主政治相对成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

(2)原因:近代工业城市比较集中;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近代城市化的发展。(6分)认识:经济形态及发展程度主导着环境治理;政治体制及政府态度影响着环境治理;科技及思想解放程度也是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7分)

41.示例:论题:从“一边倒”走向全面外交。(3分)建国初期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而苏联承认并支持新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制约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交上迫切需要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团结新独立国家共同反帝,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 955年更进一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特别是1 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中国与更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新中国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走向全面外交。(9分)

44.(1)措施:限制茶马司储荼和易马数额;多开商荼,严格规定交易区域;加强督查,严厉打击违反茶马法的行为。(6分)

  (2)影响:整顿了贸易秩序,便利了茶马贸易;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9分)

45.(1)主要演变:由大西洋区域防御转向区域外干预和谋求建立欧洲安全新体系,进而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目标。(6分)

  (2)原因: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欧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需要;巩固、扩大美欧全球利益;恐怖主义的盛行。(9分)

46.(1)原因:科举制度的推行;地方工作经验丰富;皇帝信任和朝廷重臣赏识;廉洁公正、德才兼备。(每点2分,共6分)

  (2)原因:包拯的功绩;皇帝的表彰与百姓对名臣的期待;理学兴起,节义观念的强化;世俗文学对其形象的塑造与固化。(答对四点9分,四点以下每点2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